Tuesday 16 March 2010

EOS 5D Mark II—实现每个人的电影梦想

http://www.fengniao.com CBSi中国·蜂鸟网 【厂商稿】 作者: 2009年06月09日 13:31   发 表评论


EOS 5D Mark II—实现每个人的电影梦想

我喜欢拍摄视频,从《蓝色看台》一直到《梦想家》, 再到如今的广告拍摄,时间快6年了。在这期间,我也算是使用过不少的摄像机, 从最初3CCD的松下MX500 到索尼FX1E, 再加上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到很多专业机。而现在,我开始拿起单反相机佳能EOS 5D mark II拍摄短片,这是一个让我自己也感觉很奇妙的转变。但其实也是必然——用摄像机拍 一系列影片时,即便退到很远用长焦拍摄也始终达不到电影突显主体的那种效果……

当弄明白其中原理之后,不禁感到无能为力,如同带着脚镣跳舞,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在框框里画图。因此当佳能EOS 5D Mark II出现之后,它在浅景深营造以及丰富镜头群上 所具备的优势让我大流口水,从此开始和朋友们就开始关注单反的视频拍摄功能,并很快以之用于我们的短片拍摄。

EOS 5D Mark II—实现每个人的电影梦想

与用高清DV一样,我们为EOS 5D Mark Ⅱ准备了一切

在拍摄的时候,相关准备工作必不可少。我们准备了5款镜头,其中EF 24-105mm f/4 L套机镜头提供了最为方便的焦段区间,能获得相对不错的画面质量以及IS防抖功能,景深控制也相当出色。我们认为,即使仅有这样一支镜头,基本上也可以满 足日常拍摄的需要了。尤其是旅游、风光拍 摄,非常有用。另外我们还有一支Sigma 24mm F1.8镜头,使用这款大广角大光圈镜头,能够在近距离条件下给我们提供浅景深效果,在室内拍摄非常有用,还能营造一些夸张的变形效果,同时F1.8的大 光圈对于夜景的拍摄有非常大的帮助,而套机镜头最大F4的光圈在夜晚 拍摄时不能尽如人意。

但由于EOS 5D Mark Ⅱ在拍摄高清短片时的手动控制功能不很丰富,我们不能通过机身设定随时调整拍摄视频时的光圈快门及ISO,但可以通过网上流传的手掩镜头来欺骗机身测光的 手段来达到近似手动控制的效果,因此我们还准备了三个老的手动镜头:蔡司的pancolar 50mm F1.8、flektogon 35mm F2.4以及禄来Sonnar 135mm F2.8。因为老式镜头的镜身上有光圈环,因此可以直接手动调节光圈。将这些独具风味的老镜头通过转接环接到EOS 5D Mark Ⅱ上,使得EOS 5D Mark Ⅱ原本严重缺乏的手动功能得到了一定的弥补。

镜头群准备妥当后可以准备相关的遮光罩及跟焦设备,但是由于其性价比相当低,对于一般用户并没有购置的必要。不过一个碳纤维的脚架是必不可少的。EOS 5D mark II拍摄令人惊叹画面的最简单途径和法宝就是三脚架, 有了一个三角架,只要天气够好,风景够美,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创造出高清旅游宣传片中的美丽画面。

EOS 5D Mark II—实现每个人的电影梦想

影片拍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声音。EOS 5D Mark Ⅱ内置了话筒,虽然相比D90的 话筒有了很大提升,但由于EOS 5D Mark Ⅱ毕竟不是摄像机,它的话筒经常会将一些机身操作杂音收入其中,尤其是IS镜头的防抖功能开启时,杂声将贯穿整段录像。因此我们决定,录音必须与拍摄机器 分开。我们选用了Zoom H4的SD卡式录音机,拥有两路XLR接口,可更换SD卡存储,最高支持96kHz/24bit的WAV录音,对于日常使用绰绰有余。再加上RODE的 NTG2话筒,使得录音部分自成一组,由专人负责。每个镜头前通过打板确定同步点,在后期进行合成。其实这就是一般电影的拍摄方式了。如果平时拍摄,可以 直接将录音机驳接在EOS 5D Mark Ⅱ热靴上,因为Zoom H4本身带有不错的录音话筒,完全可以替代EOS 5D Mark Ⅱ机身的话筒,从而获得不错的录音效果。

我们还在拍摄时使用了简易的拍摄稳定器,但由于单反相机的重心与摄像机并不相同,因此在调校上需要更长的时间,尤其是在更换镜头之后。

对EOS 5D Mark Ⅱ,我有话说

经过长时间的拍摄,我们对于EOS 5D Mark Ⅱ的掌握也越来越深,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从没有仅仅把它当作一台有视频拍摄功能的单反相机,而是一件实现心中理想画面的工具,只有跳脱了器材论的框框, 才能真正去用好这一个工具。随着使用的深入,我们深信器材的潜力通过专注的创作,将会是无穷的。

导演

对于导演来说,其实我并不太关注器材本身,而是关注器材能否实现自己的想法。EOS 5D Mark Ⅱ吸引我的是:画面够好,外形够小,拍摄够低调。

EOS 5D Mark Ⅱ的高清画面已经能够满足我的要求了。唯器材论通常会走牛角尖,而我认为只要它能拍下我想要的画面及细节,我就会接受它。对于没有预见性、需要抓拍的新闻 拍摄,我不会选它,因为它无法长时间录影,而且后期也会花时间,不太适合。但是MV拍摄及宣传片,它是完全没问题的,相信客户也能够接受。也许需要一些辅 助设备让它看上去更威猛些,因为EOS 5D Mark Ⅱ的拍摄效果相对于它的外形,实在是太让人惊讶了。

外形够小能够让我实现很多拍法,比如在没有搭景的情况下,在卫生间正面拍人洗脸,要大型摄像机进去,还不要把墙给拆了?但是EOS 5D Mark Ⅱ就可以轻松实现。

另外,拍摄低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就意味着我们能拍到很多原生态的素材,也能在某些公共场合拍摄一些简单的内容。通常专 业摄像机进去,就会造成围观或混乱的情况,而现在EOS 5D Mark Ⅱ可以统统避免。

EOS 5D Mark Ⅱ拍摄高清视频为单反相机开了一道门,个人觉得以后拍摄门槛会越来越低,不同门类的工具的融合创新,将促成行业的革新。不管专业人士是否愿意承认,将会有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能够拿起设备,拍出近似专业设备效果的影片,这时候比拼的就是创意和表现力了,这对于专业行业也许会是一个相当大的冲击。

摄像师

EOS 5D Mark Ⅱ实在是太“傻瓜”了,开机、按SET键就开始拍摄。我一开始非常不习惯没有手动控制功能的机器。但是有了手动镜头以后,便好了很多,再配合手掩镜头来欺 骗相机测光系统,现在我也能比较方便地掌控快门和ISO。而且出来的画面质感,是到现在为止我用过其他的专业级摄像机都没法呈现的。

从前用摄像机拍摄,总是尽可能远离被摄物体,并开大光圈,来产生景深效果。现在使用EOS 5D Mark Ⅱ,反而是需要收小一些光圈,来使背景更清晰一点,跟焦更方便一些。通常室外在F4能获得一个相对平衡点,室内的话F2.8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除非是在夜 间拍摄,而过大的光圈往往会造成跟焦的困难,往往让你获得没有一点用处的画面。

EOS 5D Mark II—实现每个人的电影梦想

很多的EOS 5D Mark Ⅱ试拍片都是以炫耀浅景深为主,但糊成一片或者没有内容的焦外,其实对于画面美感没有太大帮助。使用EOS 5D Mark Ⅱ拍摄,要会适当收敛。

另外,为了获得不太模糊的运动镜头,最好要设法将快门速度维持到1/60s之上,否则移动镜头就会有些模糊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不是电影感。现在,无论是上 脚架还是手持拍摄,只要焦准,都能获得不错的画面,不过还是要尽量避免一些大动态的运动场面,毕竟家用标准的编码格式和专业的编码,在大动态运动时差别还 是非常大的,为了让画面媲美专业HDTV,应尽可能稳定持机。

EOS 5D Mark II—实现每个人的电影梦想

夜间拍摄性能也是EOS 5D Mark Ⅱ的一大亮点。近两年发布的摄像机的夜拍功能都有极大增强,尤其是新的索尼FX1000E等,夜间拍摄能力极强。但是EOS 5D Mark Ⅱ配合着各种大光圈镜头和全幅CMOS,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任何专业摄像机,适应各类极端的低照环境——在晚上拍摄,基本上可以不用补光了。相比摄像 机,EOS 5D Mark Ⅱ的自动白平衡对夜晚的色彩还原更为准确,摄像机则大都会有轻微偏红,必须靠手动白平衡来调整。更何况这仅仅是EOS 5D Mark Ⅱ的“副业”,实在让人感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飞跃。

EOS 5D Mark Ⅱ还有一个比较强的功能就是可以自由下载色彩曲线,可以减轻后期压力。但是我还是倾向于前期不做任何色彩调整,尽可能多地保留色彩层次,把调色工作交给后 期,这样更加安全保险。

录音师

对于录音来说,EOS 5D Mark Ⅱ拍摄和一般摄像机并没有什么不同。尽管一般专业摄像机都有XLR接口,录音直接进机器。但事实上很多即使是采用高档摄影器材的剧组,还是会将摄像和录音分开,来获得最好的效果。

EOS 5D Mark Ⅱ有个优点,即在拍摄时,它的4:3屏幕上下会有半透明的遮幅来展示实际录制的16:9范围,这样我就能对话筒杆的高度有所把握,不至于太高录不清声音, 也不至于太低而闯进画面中。这种功能在普通的专业机上还没有,非常方便,没有贴透明胶这种不必要的操作。

后期制作

最开始我对EOS 5D Mark Ⅱ的视频颇有怨言,暗部几乎没有层次,虽然质感很好,但是缺少细节的画面还是不能成为好的作品。自从苹果升级 了QT7.6以后,突然发现暗部层次一下出来了,看来是错怪了EOS 5D Mark Ⅱ了。但是在剪辑上,EOS 5D Mark Ⅱ的MOV文件还是和AVCHD的文件一样难伺候,基本没办法做到原声的实时剪辑,就是在FCP上也不是太好。不过,还好硬盘价格非常低,我们就只能用中 间格式进行过渡。一般采用cineform或者康能普视(canpous)的编码,还有apple的中间编码,都不会损伤画质,多次输入输出也没问题,而 且在转码时还能进一步扩大色彩空间范围,使得层次更丰富,细节表现力更好。只是这些中间编码的文件都非常大,比原始文件体积扩大至少6~10倍,所以对于 硬盘的需求量可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其余的剪辑和一般摄像机没有什么不同,就是30P的格式与我国PAL的25P混合剪辑会有些不方便,希望以后也能改进吧,增加24P或25P这样的功能。

电影之梦,从此开始

EOS 5D mark II的出现打破了电影拍摄高不可攀的神圣地位,独立制片人乃至大众DV爱好者,每个人都有了获得电影效果的可能。相较于我们曾经使用过的专业标清、高清摄 像机以及尼康D90,EOS 5D mark II都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最要命的是画质很惊人,它所展现出来的影像质量已经远远超过了D90,基本上达到了目前高清摄像机的水平。从现在开始,工具已经不 再是阻碍我们心中画面表现的障碍了。配合庞大且多样的镜头群,几乎心中所想的每一个画面都能由它变为现实,而且非常简单。

如今,我们拍摄室内镜头毫无顾忌,大光圈镜头使我们即使在室内也能获得凸显主体的画面,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集中在我们的角色身上,而不必再被糟糕的置景所 影响。广角定焦镜头使得我们可以方便地拍摄整个室内场景而不必担心画面的变形。夜景拍摄也毫不担心,即使是在光照条件最糟糕的场所,我们都可以获得准确的 白平衡,并且不需要补光。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小小的机身就能达到,小巧对于我们这种没有强大专业队伍的独立制片人、爱好者还有普通人都是非常重 要的。可以说,很多时候,一个背包就能装下我们拍摄所需的所有设备。

EOS 5D mark II完全达到了佳能所说的“势在必行的革新”。我们相信,如果对于它有足够的信心,并在拍摄中巧妙运用,EOS 5D Mark Ⅱ所能展现出的画面实力将会使人们惊讶:原来电影影像拍摄是如此的轻而易举,每个人都可以真正拍自己的电影。

不过,我们首先应该牢记,任何一台单反、DV或是专业摄像机,都仅仅是一件工具而已。一部片子不会因为它是由单反相机的附属功能拍摄出来而就不被称为影 片,不会因为它是胶片拍摄就被称为电影。一切就只看你们如何去使用并且发挥你手中工具的最大潜力,为你的创意和艺术感觉服务。从此,局限你的仅仅是你的大 脑,器材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拍电影吧!

(转载于《新潮电子》)

版主评机!蜂鸟佳能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编者按:佳能EOS 7D一经发布,在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也成为网友争议的焦点。佳能专区版主pin008从个人立场上对EOS 7D发表了个人看法,蜂鸟网发表此文以供有兴趣的网友参考、讨论。

原文:

虽然俺对7D本身不感兴趣,但对7D的细节很感兴趣。

基本评价:EOS 7D是Canon近十年来“创新精神”最强的作品,充分借鉴了竞争对手的长处,为未来的EOS数码单反相机制定了新的标准。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为什么不是全幅?

此前市场对全幅,尤其是廉价全幅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此次对于7D最大的争议就在于7D为什么不是5DII 的简化版,而是APS-C旗舰机型。

其实道理很简单,既然5DII是5D的小幅升级版,那么5DII的简化版会是啥样的呢?不是又变回5D了吗?两年前5D后继无机坊间风传7D将诞的时候撞 针(编者注:“撞针”是版主pin008的自称)就说过,5D基本上没有可简化之处,今天的5DII也是一样。如果 Canon再推出全幅机型,只能比5DII性能更好,按照命名规则应该是3D而不是7D。

5DII就是廉价单反,只不过卖得实在 不够廉价而已,说多了伤感情。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7D到底创新在哪儿?

发布之前撞针数落过Canon,说“眼下EOS机群外强中干在很多方面需要追赶竞争对手,7D的提高应该是按部就班的追赶”。现在俺要收回后半句话 了,7D确是一款追赶对手的机型,但追赶的足够彻底,有足够的本钱赢得APS-C机皇的地位。

EOS 7D的创新支出Canon归结成了所谓的“七双”:
1.约1800万有效像素+最高ISO 12800且低噪点的双效高画质图像感应器
2.DIGIC 4+DIGIC 4 双数字影像处理器实现了8张/秒的高速连拍
3.中央F2.8+F5.6八向双十字、全19 点十字型自动对焦系统
4.采用视野率100%、放大倍率100%的双100%光学取景器
5.检测亮度+色彩与自动对焦点信息的63区双层 测光感应器
6.外形与声音双兼的机身设计
7.支持图像实时显示及EOS全高清短片拍摄的双选

7D上几乎所有的主要组件都有所更新,这在 EOS3发布后的近十年间尚属首次。7D的成像传感器和处理器指标大幅超越NXXXX,这是Canon的传统优势。同时7D的对焦系统、测光系统、取景器 显示、快门性能、闪光控制、附加功能、操作界面等等都纷纷“复制”了NXXXX的长处。所以说7D是Canon传统优势和“创新优势”结合的产物。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这些新技术、新组件一旦在7D上经过了用户检验,则必将被Canon用于升级全幅机型(3D?),部分技术将下放给低档机型(60D?),因此7D的价格 将会是关乎未来机型的重大问题。以50D的 性价为基础,比较5DII可以知道全幅和非全幅的价格差,比较7D可以知道新技术系统的增值,进而可以推测3D和60D的价格走势。目前7D的国内价格还 未公布,好在我们知道其北美市场指导价为1699美元,对比50D的1199美元和5DII的2699美元,算算看,7D大概卖¥10800,至少撞针还 算满意!


1.CMOS

50D是 1510万像素,比50D好的相机应该是多少万像素?答案是1800万。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在APS-C画幅上堆砌1800万像素的后果是单个像素尺寸只有4.3μm,必然带来两个问题:信噪比和衍射极限。

为了解决高感光度和动态范围,Canon“宣称”缩短了“无间隙微透镜”到“光电二极管”之间的距离,采用了效率的新型光电二极管构造。从样片看,其 ISO6400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将这些技术用于全幅……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衍射极限问题就绝对无法解决了,7D的像素衍射临界光圈仅仅只有f/7左右,使用比f/7更小光圈时,1800万像素的分辨能力就要打折扣了。(不明白的 参看撞针的博客文章《像素衍射临界光圈 (DLA)》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633d70100clym.html) 这从另一方面说明,风景摄影还是全幅独好啊。不过话说回来,1800万像素永远只会比 1510万好,像素增长还是对于体育、野 生动物摄影都很有帮助。

BTW,发布前的谣言中很重要的一条竟然说7D的CMOS将是×1.3的使用全幅镜头,又 或是×1.45的、但仍然能用以往生产的EF-S镜头。×1.3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俺觉得1DIII可能是最后一款×1.3机型。至于×1.45,拜托, 起码的专业常识问题,估计是只看到内闪的覆盖范围大了,没看到新套头是15-85了。

2.双DiGiC 4

不仅仅有双DiGiC 4,还新增2块前端模数(D/A)转换模组分担一部分处理工作。50D上DiGiC 4的数据吞吐量15.1M×6.3fps×14/8bit=166Mb/s,双DiGiC4的能力应该在300Mb/s以上。7D的实际吞吐量是 18.0M×8fps×14/8bit=288Mb/s,又有前端模组分担,则应该有足够的余力去进行降噪、校正和风格运算。为达到高连拍速度,CMOS 的读取速度也经过了提高。所以撞针前面敢说7D的成像传感器和处理器指标超越更昂贵的NXXXX。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不太爽的是缓存没有跟着提高,只够连拍15张RAW、6张RAW+JPEG(L/F),对于高速机型来说是严重的缺憾。

3.对焦系统

这是除了画幅之外议论最多的地方,总的来说缩小了与NXXXX的差距。

基本情况:19个f/5.6级别的十字型自动对焦点。中央的上、中、下3个横线条检测感应器呈2列交错 排列。中央对焦点又增加了f/2.8级别的X型感应器。共5种对焦点选择模式:手动选择模式三种:单点自动对焦、定点自动对焦、自动对焦点扩展模式;自动 选择方式有区域自动对焦和19点自动对焦模式。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争议1:19点对焦系统和Nikon的51点比哪个好?

绝对是51点的Multi-CAM 3500系统好!19系统满打满算43个对焦传感器,51点系统则至少66个,二者的覆盖面积明显有差距。此外, Multi-CAM 3500系统还有一项绝活:3D-tracking,利用测光系统识别场景使对焦系统能够区分主体和背景。撞针非常佩服NXXXX数年来在对焦系统上的进 步,3D-tracking代表着智能对焦的发展趋势。Multi-CAM 3500可是两年前的老系统!7D只是追赶了一多半而已。

好在19点系统有一点优势。Multi-CAM 3500的十字型对焦点全部在中间,而实际上容易脱焦的恰恰常出现在两遍,19点系统的全十字对焦点理论上可靠性比Multi-CAM 3500高。从没听说过3500有f/2.8级别的对焦点,19点系统的中央对焦点理论上精度应该高于Nikon。

争议2.对焦精度到底提高了多少?

对焦精度不变,增强了对焦可靠性和易用性,跑焦的几率会减少。

在自动对焦点扩展、区域自动对焦和19点自动对焦三种模式下,更大的对焦点密度意味着主体移动时周围对焦点会迅速跟上,降低了跑焦的可能性。而新的“定点 自动对焦”模式对焦范围比单点自动对焦更小,减少了误对焦的可能性。

对焦精度则是传感器理论极限决定的,还是f/5.6和f/2.8级别的。至于其他部分误差有多大、系统出厂校正怎样、镜头对焦 误差多大等等就得看Canon的良心品质了。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争议3.对焦点怎么密密麻麻一团?

这受到单反结构 限制,反光板仓就那么大,用于对焦的副反光板宽度不可能和主反光板一样。对焦系统本身也有尺寸要求,因为装在反光板仓下方小小的一点地方。早先Canon 曾说50D的 对焦组件大装不到5DII 里面去,这次肉眼看7D的系统确实不算大。

话虽如此,7D对焦覆盖面积确实不如D300, 这是不争的事实!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争议4.为什么只有中央是f/2.8精度的?

f/2.8精度的对焦传感器有两个问题,只能配合最大光圈大于f/2.8的镜头使用,对焦基线比f/5.6的长。如果广泛使用f/2.8的对焦传感器,一 是对焦系统有限空间将很难容纳,二是对镜头兼容性差,使用普通镜头会降低了有效传感器密度,也降低了对焦可靠性,一定程度上是浪费。中央有一个f/2.8 对焦点应该看作对对焦性能的补充。还有一句话:NXXXX不是也没有吗?

竟然还有人说7D的系统中怎么没有一个f/8级别的传感器啊,是不是1D系列专用?哪个玩意儿实在是为了兼容更多镜头,对焦精度更差的。

4.取景器

100%视野率、×1.0放大倍率、29.4°的视角和22毫米的眼点,应该是EOS之最,也把NXXXX比下去了。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最让撞针感兴趣的是取景器终于学习NXXXX用上了液晶显示。此前除了1系,其他EOS机型的对焦点显示都是蚀刻的固定标志,这对于9点对焦系统不是问 题,用在19点系统上就会遮挡取景画面。5D和 5DII隐藏6个辅助对焦点应也与此有关。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液晶显示不但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提供了很多辅助显示,包括点测光、水平/垂直参照线、水准仪等等,让取景器显示信息大为灵活,将来的机型也可以很容易的 增加其他显示信息。

5.测光系统

“63区双层测光感应器”的iFCL智能综合测光系统,和对焦系统一样,只是缩小了与NXXXX的差距。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尽管与1DIII一样是63区,而且19个对焦点分别对应1个区,但目前听说有点测光与对焦点联动功能,应该还是与50D类 似的评价测光与对焦点联动,还是比NXXXX差了一重要的一点。

iFCL意思是Intelligent Focus with Color & Luminance,就是说既检测亮度进行,也对色彩以及光源种类加以计算。从介绍材料看,该系统似乎只是把R和GB色彩的亮度分开识别。色彩识别测光对 NXXXX来说的老技术,F5时代就开始了。NXXXX的RGB测光系统用1005像素CCD完成测光和白平衡,同时进行场景识别、给自动对焦系统提供场 景信息。俺以前说过,小DC比DSLR在对焦和测光精度上有天然的优势,RGB测光系统就是一个小DC测光系统的迷你版,是未来智能对焦、测光、白平衡发 展的趋势。当然,Canon测光算法值很棒,即便35区测光系统的准确性都可以让俺满意,iFCL系统绝对可以满足摄影者的需要。



6. 外形与声音

首先必须说声音,其实不是声音,而是快门性能。此前总有人说EOS快门拖泥带水,不如NXXXX干脆,反光板引发的机震大,在撞针看来是影响使用的大问 题。虽然从40D5DII 的快门虽然都有改进,撞针以为效果不佳。从这次简短使用7D的经历看,快门确实有进步。据说与SXXX一样,Canon这次也给快门调了音。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外形方面流线型就算了,各有所好的事情;握持方面撞针的实际感觉还好,没有明显提高。还有几点撞针很感兴趣:减小了3”LCD的边缘尺寸很成功,缩小了机 身体积,给按钮留出了空间;拨盘的工艺却有进步,质感更好;按键槽更深,减少了误操作;以前撞针数过,NXXXX的控制按钮、转盘数量比EOS多1/3, 操作分工更细,此次7D借鉴了NXXXX的长处,增加了M.Fn等按键,实时显示和大**锁定键被独立了出来,细化了功能,又不像NXXXX那么繁琐,不 错的进步。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7.实时显示及高清短片

标配啦!实在不值一提。1280×720@60f倒是不错的创意。


七双之外

撞针感兴趣的,还有一些却在七双之外。例如不仅是覆盖15mm广角,而且终于和NXXXX一样,内闪可 以作为Master灯引闪;像NXXXX一样提供了电子水准仪,而且是三维的;像NXXXX那样把曝光补偿量范围扩大至±5EV;例如自动对焦点(区域) 的位置可以针对横向或纵向握持相机自动转换等等等等。撞针之前说过,Canon需要追赶它的对手的方面包括以对焦系统为代表的硬件功能、很多实用的附加功 能、更多的用户自定设置,7D在这几个方面上走的很好。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客观真实!蜂鸟器材版主细说佳能EOS 7D

本文来自于蜂鸟网论 坛佳能专 区,蜂鸟网刊登本文,并不代表证实或赞同其观点,谨供有兴趣的网友参考,达到传播更多信息之作用。

原文链接:http://bbs.fengniao.com/forum/showthread.php?t=1365093

相关链接:
·独孤求败?发布会归来快评佳能新机EOS7D


草评EOS 5D Mark II

草评EOS 5D Mark II
1

撞针与这部机器的感情史估计大家都知道了,虽然23日前碰不到真机,但也不能不唠 叨两句。

screen.width-300) {this.width=screen.width-300;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pointer';"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img3.fengniao.com/forum/attachpics/129/194/5158636.jpg');" alt="" border="0">

5D Mk II的主要特点:

拍摄性能:
2110万有效像素,全画幅CMOS传感器,改进微透镜工艺改善高像素下的成像质量
screen.width-300) {this.width=screen.width-300;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pointer';"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img3.fengniao.com/album/upload/105/20937/4187273.jpg');" alt="" border="0">
screen.width-300) {this.width=screen.width-300;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pointer';"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img3.fengniao.com/album/upload/105/20937/4187320.jpg');" alt="" border="0">
连拍速度3.9fps,最大连拍310张
DiGiC 4图像处理器
screen.width-300) {this.width=screen.width-300;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pointer';"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img3.fengniao.com/album/upload/105/20937/4187274.jpg');" alt="" border="0">
ISO100-6400,以及扩展ISO50-25600。在ISO100-3200范围内自动感光度调节
全高清1080p、30fps视频拍摄(1920 x 1080模式最长12分钟,640 x 480最长24分钟)

机身性能:
3英寸,92万像素新型LCD
双马达快门系统,15万次快门寿命
取景器98%的取景范围,0.71x放大倍率
顶部显示屏和取景器持续显示ISO
HDMI输出,支持UDMA CF卡
全新1800mA 的LP-E6电池
新的综合除尘系统
可低于3分钟内10mm降雨
screen.width-300) {this.width=screen.width-300;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pointer';"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img3.fengniao.com/album/upload/105/20937/4187276.jpg');" alt="" border="0">

系统性能:
Live View模式下三种自动对焦方式,包括面部识别
screen.width-300) {this.width=screen.width-300;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pointer';"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img3.fengniao.com/album/upload/105/20937/4187321.jpg');" alt="" border="0">
自动对焦微调
三种像素大小的RAW文件,RAW和JPEG分别设定
新的菜单控制界面,内置镜头校正功能





初评的时候撞针给了如下文字该改进的都改进了跟上时代,能提高的没全提高难称变革——画质决定一切
草评么,多写点:

定位准确,升级合理
记得撞针早先就提出的对5D的十点不满:
1.连拍速度不足
2.处理反应速度缓慢
3.快门时滞明显
4.对焦系统不足、测光系统一般、缺少点测光对焦联动
5.快门寿命不足、反光板耐用性欠佳
6.缺少防尘防湿措施
7.缺乏Live View
8.LCD尺寸和像素不足
9.缺少AF-ON等按钮、软操作界面陈旧
10.感光度都很一般

对于5DII,撞针是这样看的:
1.连拍速度提升不大。同样装载DiGiC IV处理器,50D的1510万象素x6.3fps,5DII的2110万像素x3.9fps还是略有差距,但可以接受,高像素与连拍速度本就是鱼与熊 掌,考虑到其他机内处理需求,Canon对5D系列的定位更加明显——画质优先于拍摄性能。

2.电子技术不提高,天打雷劈。除了DiGiC IV以外,其他的控制电路都同步增强,因此处理必然提高,这是毫无争议的。

3.快门采用了与40D、50D类似的双马达系统,快门时滞有望提高。但根据1/200s的闪光同步速度看,恐怕与40D、50D这样的高速机型仍有差 距。反正是画质机…
screen.width-300) {this.width=screen.width-300;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pointer';"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img3.fengniao.com/album/upload/105/20937/4187280.jpg');" alt="" border="0">

4.对焦系统还是9点自动对焦+6个隐藏辅助对焦点,但是新的,对运动物体追踪能力和暗光下的对焦性能都有提升。不过9个对焦点就是9个对焦点,只有中央 对焦点是十字型(水平f/5.6精度,垂直f/2.8精度),其余都是水平方向f/5.6精度的。理性的说,对焦性系统足够用,就是没好到撞针想象的份 上。35区测光系统足够经典,但依然缺少点测光对焦联动。看来关键是心态平和,不要和1系相比,因为是画质机……
screen.width-300) {this.width=screen.width-300;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pointer';"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img3.fengniao.com/album/upload/105/20937/4187278.jpg');" alt="" border="0">

5.快门系统的寿命耐用提升。这也是双马达系统带来的提高。而且这一点不改进,再掉反光板,实在对不起用户。

6.防雨,这可不是开玩笑了,不只是防水防尘哦。

7.不但Live View,而且Contract AF和Face Detective都上了。其实这倒不算什么,时代潮流。

8. LCD尺寸和像素很足,性能也很足,又是防反射镀膜又是保护屏,号称要把别家的屏比下去。
screen.width-300) {this.width=screen.width-300;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pointer';"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img3.fengniao.com/album/upload/105/20937/4187275.jpg');" alt="" border="0">

9.界面和按钮都同步改进

10.感光度范围让人满意。


总结完这几点,就可以回答一个不少人忽略的问题:
提问:为什么叫5DII,不是3D也不是7D?

回答:
首先说明5DII和5D的定位是完全相同的——一部相对便携的全幅数码单反相机,重点满足的是对全画幅和高画质两点性能。就这定位而言,5DII的指标刚 刚好,性能多了浪费。5DII所做出的升级,十之七八是顺应数码单反的潮流,没有太高产品档次的意义。

其次说明3D和7D的定位空间依然保留着。别问我什么时候会出,有空间不代表一定有产品,与D3、D700直接火拼可不见得是好事。

不过之前早就说过,1DIII-5D-40D的价位/性能格局中,给准专业全幅和真正的全民全幅留下的空间不大。5DII只能严格取代5D,不可能是冲击 1D系列市场的3D或者打压50D市场的7D。等到差距拉开,1系列性能长足进步的时候, 3D就会出现。等到APS退出中档市场,7D自然出现,也许5DII自然就沦落到万元单反的定位了。

总之,5DII不是梦幻的没有竖拍握把性1Ds,但确实是我想要的5D替代产品。

说说高清视频拍摄


screen.width-300) {this.width=screen.width-300;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pointer';"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img3.fengniao.com/album/upload/105/20939/4187701.jpg');" 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border="0" width="724">

对DSLR的高清视频拍摄功能的讨论,远不像Live View功能刚推出时那样,争议不断。

管高清视频拍摄叫做革新,我只能认同60%。说起来,高清视频拍摄不过是高像素Live View的副产品,水到渠成的事情。讨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之前提出这个需求的人不多,大家普遍认为DSLR是专业摄影器材,专业就要专能,附加功能太多了 就变成时尚电子产品了。而现在视频拍摄作为副产品推出,不增加成本,不影响正式工作,大家容易接受许多。

但事实上,DSLR的高清视频拍摄功能的影响会很大:
1.民用摄像设备中画幅最大,成像突出。画幅大成像好,光学规律也。
2.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量有一定摄影技术的人几乎免费尝试到高清视频拍摄!!!
恐怕不久,就会有网站推出DSLR高清视频拍摄论坛。不久,就会摄像“新人”拿出震惊四座的唯美视频作品。

目前DSLR的视频拍摄功能还很不完善。5DII为高清视频准备了内置麦克风、麦克风、HDMI、AV接口等等,但受到硬件限制拍摄过程中对焦功能、拍摄 时间、设置都有限。但其蕴含的发展潜能不可小觑。


对焦系统
screen.width-300) {this.width=screen.width-300;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pointer';"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img3.fengniao.com/album/upload/107/21234/4246677.jpg');" alt="" border="0">
非常抱歉,先前受到5DII英文官方网站的误导,撞针认为5DII只有中央对焦点是十字型(水平f/5.6精度,垂直f/2.8精度),其余8个对焦点都 是水平方向f/5.6精度的(Nine AF points — eight horizontal-line sensitive at f/5.6 and one cross-type, vertical-line sensitive at f/2.8 — combine with six invisible Assist AF points to provide speedy and precise focusing of even fast moving subjects.),这个毫无理由的对焦系统设计让我非常疑惑。后来拿到的综合样本介绍,5DII的9个对焦点中,中央对焦点是f/5.6精度十字型, 外加水平方向f/2.8级别,其他8个对焦点均为f/5.6级别,6个水平方向,2个垂直方向,也就是说,对焦点的设置与5D一般无二。

前文说过,从英文官方网站及原件外形看,5DII的对焦系统较5D在性能上是有升级的。但我们也很清楚的看到,5DII的对焦系统与更低端的机型类似,而 与1系列差别较大。
我不想在这里褒贬Canon的对焦系统,也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都满足于这样的对焦系统,反正我对1系机器对焦系统的映像非常深刻。又一句撞针的老话:“很 多用户会愿意多花几千块,在这部机器上享受某些顶级机器的性能”。

测光系统
35区对焦系统。实际上我对Canon的这套对焦系统非常满意,从未奢求过增加到63区。但是,Canon对于点测光与自动对焦点联动功能的吝啬一直让我 感到无奈——要同时兼顾点测光、构图、速拍三点是很正常的拍摄要求。

给谁用
撞针以前说,初学者直接选择X0D机型是没有障碍的,5D则不太合适作为第一部机器,5DII也一样。最直接的证明就在模式拨盘上,40D、50D都有基 本拍摄区和创意拍摄区,5D、5DII则没有。50D和450D、1000D一样有便于初学者拍摄的“傻瓜”或“准傻瓜”模式,而5D则没有
问题是,当数码相机用户的购买力不断增强,当Face Detective这样的自动功能都被移植到5DII上,当大家身边越来越多出现用高档机器的初级选手,Canon是否想过,在5DII级别的上提供一些 小小的“傻瓜”或“准傻瓜”功能,是否更利于扩大5DII的用户群?撞针说过,摄影是为了快乐,既然全幅并不是摄影技术的门槛,而只是成本、制造技术的进 步,那么我认为很多为了快乐而摄影的人,那些不是为了提高技术而摄影的人,也应该享受一些全幅带来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

Thursday 11 March 2010

独立电影活动与中国社会心理秩序

来自伪自由书 2010-03-09 11:44:00 查看原文

王小鲁

09年春天我参观了伊比利亚的独立电影放映,看到了黄文海的《西方去此不远》,章明的《新娘》,符新华的《八卦》,于广义的《小李子》、顾桃的《敖鲁古雅、敖鲁古雅》、毛晨雨的《神衍像》……这些作品都非常出色,让我感觉到独立电影力量的悄然壮大。

黄文海关于佛教的新作品单就内容来看显得短促,但它以沉稳的镜头语言来营造跟素材相契合的庄严感,于是就不再是完全依赖于素材的新奇,如今,中国纪录片在 语言方面的努力体现在了众多纪录片人的新作中。《小李子》、《敖鲁古雅》接近于一种剧情片的形制,沉重又好看。符新华的《八卦》让我感觉到他在《客村街》 之后的进步,虽然目前我只看到他的两个作品,但是已经可以感觉到他的创作不是靠机遇和偶然的灵感迸发,其艺术水准和现实眼光呈现了一定的稳定性,而他的电 影制作溢出于学院派和其它目前可以规范性描述的创作团队与工作方法之外,让我好奇。

此后我参加了现象工作室的独立纪录片放映, 林鑫的作品和徐辛的《克拉玛依》等留给我深刻印象。《上访》让我看到一个纪录片实践的高峰,深受震撼!我和一些朋友曾商量去寻找纪录片里的主人公——那位 来自江苏的老太太,想专门带给她一句话:“即使事实被扭曲至此,但是我们仍然相信你。”因为她虽历尽艰辛而不放弃追求真相,这个农村老人的存在更多的已经 是一种精神性存在。把我们的看法告诉她也许是重要的。可惜琐事缠绕,这个想法没有实行,这是我的一次精神负债。我们的体制用各种方式对我们施加控制,它们 善于把一般民众牢牢控制在贫困与事务性的繁忙中,使我们超出于食槽和体制的精神性活动成为一种巨大的奢侈和不可能。这是一种十分隐蔽却也是最为有效的手 段,它使人们无暇走向一种公共生活,只能蜷缩在自己的肠胃性存在中。

再后来我参加过影弟的一两次活动,还有“猜火车酒吧”的一次放映。零频道举办的域外获奖纪录片的放映也给我一种新的视野。这个活动中提出了强烈的纪录片产 业化的要求,但是我也在一篇文章中分析到,中国纪录片的产业化要求若是在本国内完成最有价值和意义,但这个要求无法单独在经济领域完成,这是一种政治性的 命题,它要求播放渠道和审查制度的宽容性。

大致参加了上面这些活动。我也通过其它渠道看到了一些好的纪录片,比如徐童的《算命》,以及张赞波非常有野心的《天降》。

我自己做的工作主要是进行独立电影的评价。通过评价唤起更深的社会和美学自觉乃是我的宏愿。我希望分析作品与社会之间互动的关系,去追寻其意念和想像被社 会塑造的线索,同时也考察人们如何通过作品表达感情、提出意见,从而对社会的精神走向施加影响。今年我写了一些关于独立电影的文章,发表在各个媒体上,但 是我有两篇稿子被退回来了。被退的缘由在此略做介绍。

一篇文章是因为里面涉及到了《阿凡 达》。编辑后来来信说,“近日宣传部抽风,强推孔子,强抑阿凡达,你的文章无法上版了,非常抱歉。烦死我也。”

另外一个被退的稿子是《我的纪录片是媒体——评艾晓明和赵亮的影像实践》。此篇的写作其实来源于08年冬天与艾晓明老师的一次交谈,我说我给你写一个人物 述评吧,她问,你写了给谁用?我说给某报,选题我报上去了,也同意了。但是后来最终没有发表。我跟艾老师电话里说,非常抱歉,稿子被退了。艾老师说:“没 关系,而且这肯定不是你的问题,这是我的问题。”

挂了电话后才知道我应该这么回答她:“这当然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他们的问题。”“他们”当然也不指报纸,而指这种压抑自由表达的制度环 境。最近又听说她因为意图赶赴香港参加独立放映而被困家中,行动不能自由,深以为忧,愤恨难平。我在新浪博客上写下寻找艾晓明的帖子,旋即被删!

关于独立电影的交流,在我的生活中时有发生,关于独立电影文化心态的问题,我属意最多。 前段时间王笠人给我看他的一个电影剧本提纲,让我提意见。那是一个关于黑暗世界的黑暗隐喻,我认同这种隐喻和象征的合理性,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它能引起我的 共鸣。但是我又觉得其中的颜色完全暗黑,我担心这样下去会因此显得色彩单调。我说,如果这种深度的愤怒转化为一种更具幽默感的表达就好了。我把我的意见告 诉了他,后来却又为我的意见后悔,我怕我的表达不够恰当而造成误会。我相信王笠人的真诚性,艺术只有在真诚当中才能完美实现。

但是我联想到了什么呢?目前我们的独立电影经常有一种愤怒的表情,我自己也几乎常年坚持这种表情,乃至表情有些僵硬。这种表情是有社会来源的,只是目前大 部分人都感觉不到这份愤怒了,因为他们大多已经决心下水参与游戏了,所以那些仍然敢于继续愤怒的人是真诚的,勇敢的,因为他们仍然在坚持一种价值和理念, 这个坚持在中国今天的社会环境里是一种艰苦卓绝的生命景观。我想起龚自珍的一句诗,可以用来表述王笠人的创作状态,也可以用来描述独立电影人的情怀:“欲 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清深不自持。”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是欲罢而不能。“外境迭至,如风吹水,水何容拒之哉!”这正是中国独立电影的真实写照。

可是我私下又有些担心,这个担心也是针对自己的精神状态的反思。我们将这种愤怒进行电影化和艺术性处理时是相当需要智慧的。这里牵涉到一个表达的问题,还 有一个自我调整的问题。如何使自己的内心更为温厚而不只是恶狠狠的?因为那样不利于我们创作力量的自我保存,若自己的心被愤怒之火烧成了灰,那么我们反而 失去了力量。针对这般电影诉求,韧的战斗,巧的周旋,在这个过程中,美学感受不被破坏,正义情感不被消灭,抗争的力量才能源源不断,才能在心灵当中生成更 多的丰富性。这也许才是一种好的状态。

2009年我还有一件关乎独立电影之接受问题的故事。年初的时候,我与老友陈林在广州的一个小区散步,我记得我们走至一个池塘边时他忽然对我说,为什么那 些到处都是的社会边缘人、那些小区边卖东西的、打工的群体,我们的电影里却不去关注和表现呢?这个提问令我惊讶。我说这样的电影是有的,而且很多年来一直 顽强的存在着。陈林也因我的话而惊讶。

陈林是文化人、年轻学者,生活在报业发达的广州,前几年还出版过一本著名的红学专著,他对于时代问题有独特的敏感,但是那些表达打工群体和底层社会的独立 电影却不被他知晓,实在让我诧异。我觉得独立电影的传播范围还是太窄小,渠道也过于崎岖,其实陈林所说的那种关于灰色现实的电影却也已经被我们的创作者视 为过时和末流了!这些电影在小范围的观看和欣赏中已经完成了一种循环,针对这种题材的美学冲动已经逐渐消失。它们其实还没有进入大社会与时代进行一场更为 深入、广泛的对话交流,它还没有完成建构时代精神和参与历史书写的任务就被略过去了。怎不令人叹息!

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当然也是社会控制的结果,我对于这种控制感到愤怒!我把这个愤怒写在一篇文章的末尾,也许因为我的言语不够清晰,在现象网上引起了一些 误会和争论。事实上我觉得那种现实的表达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我们要保持对它们的激情。同时我也感觉到要在中国进行电影评价和文化分析,必须有一个对 于社会现实的完整了解和判断,在这个基础上你才能去评价电影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成败。

在那篇文章里我似乎质疑了独立放映活动的有效性。现在我希望略做澄清,我其实只是为那种无所不在却又无形的高压感到不满,而每一场放映都会产生推动的力 量,而渠道的崎岖也完全不是我们独立放映活动组织者的错误,错误在谁不言自明。那些独立放映活动是这些作品被带到大众中来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2009 年,独立电影播放渠道更为增加、通达,令人畅快。除了北京外,南京广州重庆天津深圳云南等地皆有独立放映,一些网络比如夸克网甚至门户网站搜狐、网易等对 于独立电影的关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如我这般在报纸上撰写影评的,也是为独立电影积极鼓吹,希望将这些作品带到公众里去。除了猜火车酒吧外,我知道有一 些朋友也在其它酒吧里进行一些小范围的观看,还有一些放映活动没有设立名目,但是也同样促进了独立电影的流通。我觉得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人们的这种自由 观看的需求越来越强,也越来越难以被禁止,传播的途径或场地都已经无法被彻底阻塞和屏蔽,一种独立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在这个过程中,独立电影已经成为一股 具有公民意识和政治意志的社会运动,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美学行为,还是一场又一场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精神的深度报导。面向主流媒体和主流电影的失职和愚蠢, 独立电影活动默默地进行着补偿工作。

中国纪录片达到了一个小的创作高峰,美学多样性也在呈现。比如《神衍像》超越了传统纪实主义。而一种介入社会的新美学技术也在探索中实现,比如艾未未和艾 晓明的一些作品。它们不再只是偏向于静观,做美的观照,而是有了进一步的行动。独立纪录片的形式上也越来越自由,不再如以前那般拘谨。比如接近20年来, 我们因为反感官方电视台的专题片,却也连带着反感了美国主流纪录片那种有画外音和音乐渲染的形式。这些形式如今也重新被引入到我们的独立创作中来,因为介 入素材的意志越来越强烈,我们的创作者的主体建设也越来越走向成熟多元。

而在独立电影活动中我比较看重的是奖项的设立。北京和南京的独立电影展都增加了评奖项目,这对于中国独立电影的发展来说非常有益。我们不可能等待体制内的 机构或者权威来进行授权和价值认定,事实上他们对独立电影是排斥的。而独立电影向来背负恶名,学者们或者一些文化人用后殖民理论来评价独立电影参加国外电 影节这一现象,说是以贩卖中国的贫穷和黑暗迎合西方的政治和文化想像。当中国知识者和电影人建立了自己的评价系统,设立奖项,选出其中具有优秀美学价值和 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是对认识偏狭者的一个回击,也是为中国的独立电影尤其是独立纪录片正名。我知道《三里洞》、《同学》等作品就是获得了国内奖项,真 让我觉得万分欣慰。 如此以来,那些所谓的后殖民理论在阐释中国的文化现实时就会遇到一个小麻烦。 我们以自己的生存经验和历史记忆来认定这些电影的表达是真诚的。当我们的文化官员、电影频道和院线电影乘坐着一种逃离现实的飞行器以加速度飞离地表的时 候,中国的独立电影尤其是独立纪录片则承担了现实表达和现实关照的使命。

也许有人还在指责我们的独立电影在拍摄“脏乱差”,殊不知那些是我们社会最为疼痛的部位,那些边缘素材反映的却是主流问题和本质问题。多年前我曾询问长 者,知识分子为何必须实践社会批判的使命?他说,知识分子如同医生,医生是要告诉病人有病的那叶肺的病灶情况,而不只一味地去赞美那叶没有生病的肺是多么 的健康美好。而我也愿意重复引用我自己在多年前写过的一句话:“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品质,不是看经济总量,也不看冷冰冰地平均数字,而是看这个国家地底限 和底层被推及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有时候经济总量扩大不代表什么,因为如果没有公正和权利平等,反而可能是经济总量越大越恶劣,这样的扩大的经济规模被用来更为方便地控制普通民众和穷人, 用来压缩他们的自由空间。而且在一个法律完善的社会里,富人比穷人富几千倍不可怕,但在法律不完善的社会,富人是可以拿这些钱来买穷人的命的,只要他们乐 意。至于践踏底层的权利、非法抢占其生存资源则更是寻常事。我说的这些不是抽象的逻辑推演,而是在我自己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得到了屡次印证的。

我不知道我这么分析是否已经说明了我们纪录片人的这种题材选择的正当性。也许我说了太多社会问题和时代痼疾了。中国独立电影的文本细读和内部研究当然是非 常重要的,我们当然应该去增加我们感受文本肌理的能力,但是纪录片的媒体特性决定了它的社会关怀的品格,纪录片的问题无法只通过分析其内部美学品质来获得 完整的解答 。

上面所谈及的话题其实还牵涉到一个中国独立电影的动机问题。2009年,我记得郝建教授针对这个问题写过文章。他说中国的独立影人就应该坦白地说自己的行 动是为了出名和发财。这话听起来危言耸听,其实却是坦诚的。我觉得我可以有一个更为和缓的表述,因为很久前我也就这个问题思考过,我经常碰到一些场景,比 如我经常遇到朋友在贬低一些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行动的高尚性,比如他们会质疑一个优秀评论家说,他(她)不也是为了赚稿费吗?是的,他们的确也是为了赚 钱,但是,这种自觉选择以讲真话赚钱的行为跟其它赚钱行为在价值上绝对不是对等的,在道德上也是有高下之分的。以主持独立电影放映活动获得名誉与拍摄“歌 德”电影赚钱也不是一回事。在我们这些年的社会氛围中,我们总是要刻意将各种行为进行同一化,并将其中的道德内涵虚无化,而且认为这样的评价和认定是人道 的和悲悯的。这种局面应该改变!那种能够以真诚地进行社会批评和呈现社会真相、以真诚地进行精神表达来谋利的文化事业,是中国社会最需要去积极发展的文化 事业,这是我们社会最健康的也是最需要智慧和勇气的事业,我们应该积极地去促进它的发展,开拓它的可能性。同时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要看重自己的精神坚 持,在我们进行自我检讨和自我道德审视的时候,也无须放弃对于那些低下行为的精神蔑视。一种价值观必须被建立起来!

在猜火车举办的一次林鑫电影的放映会上,有一个朋友说,你的片子拍摄出来又能怎样?只不过是大家在这里看看,讨论讨论,对于当事人也没有什么帮助,不过如 此而已!我当事恰好在场参与了争论。其实林鑫的电影对于当事人是有一个帮助的。然而,即使没有这个具体的帮助,但是我们把一些事实呈现出来,这些事实到达 了我们的经验,成为我们知识结构中的一个环节,最后经验变成先验,它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参与了以后我们将要进行的相关事实判断的思索和考量,那么,这就 是对于我们的心灵秩序的一次构建。 同时有某些价值虽然我们无法在现在就将它落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否定一些价值方向,我们必须申明那些价值的重要性,在这个一次又一次的申明当中,一种 情感氛围得到培养,社会心灵也得以改善。这都是独立电影活动之意义的体现。

显然我在这里我似乎把独立电影看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的东西,肯定很多人在学理上——而非从事实上对我的这个倾向表示质疑,的确政治正确并非独立电影的本质属 性,但是我所说的是我看到的,却是我的经验描述。另外一个方面,艺术上的独立性、实验性、开拓性、强烈的文本创新能力,倒应该是独立电影本体里的应有之 义,这些内容我在此表述的不多。这个描述也许须要另开一篇文章了,但是即使在这另外一篇文章中,这些形式创造也无法被单独考察,我不是高蹈派,我仍然觉得 这种创造必须体现在言说这个焦灼现实的有效性上。

以上文字,草就于匆匆行旅间,手头没有资料可查,仅凭印象书写。仓促成文,错讹难免,希请见谅。

2010年2月

5D Mark II Firmware Announcement

March 1st, 2010 Posted in Canon 5D Mark II, Canon Firmware


Canon adds 24 and 25fps HD Movie recording to the EOS 5D Mark II with Firmware 2.0.3

London, 2nd March 2010 – Canon today pre-announces the release of a firmware update for the multiple award-winning EOS 5D Mark II. Originally announced in late 2009, the update adds 24* and 25 frames per second (fps) recording to the camera’s EOS MOVIE video function, and will be available as a free download from the middle of March.

Developed following feedback from photographers and cinematographers, Firmware 2.0.3 further enhances the EOS 5D Mark II’s excellent video performance. The addition of new frame rates expands the camera’s video potential, providing filmmakers with the ability to shoot 1080p Full HD footage at 24fps (actual 23.976fps) – the optimum frame rate for cinematic video. 25fps support at both 1920×1080 and 640×480 resolutions will allow users to film at the frame rate required for the PAL broadcast standard, while the new firmware will also change the 30fps option to the NTSC video standard of 29.97fps.

A new histogram display for shooting movies in manual exposure, shutter-priority (Tv) and aperture-priority (Av) have been added, and exposure modes will also be available in movie mode. Improved audio functionality will allow users to set sound record levels manually using a sound-level meter displayed on the LCD screen. The audio sampling frequency has also been increased from 44.1KHz to 48KHz, providing the optimum audio signal typically required for professional or broadcast material.

With its full frame CMOS sensor and compatibility with Canon’s wide range of premium lenses, the EOS 5D Mark II is already recognised for its outstanding HD video performance. Launched in September 2008, the camera immediately created a wide range of new possibilities for photographers and videographers, and the addition of new frame rates and manual audio levels extends those possibilities even further – allowing movie makers to shoot stunning movies to suit practically any creative purpose.

Extreme sports photographer Richard Walch was one of the first to be given the chance to use the newly updated EOS 5D Mark II to shoot the snowboarding movie “I Love My Friends”. Commenting on the EOS 5D Mark II’s video performance, Richard said: “The addition of the new frame rates opens up a whole new range of possibilities. If you’re a cinematographer, independent film maker or just enthusiastic about making your own movies, get out there and give it a try”.

Download Available March 16, 2010 we hear: http://www.canon.com/eos-d/

Canon EOS 7D impressions for filmmaker wannabes

by Chad Mumm posted Nov 17th 2009 1:28PM
Chad Mumm is our video producer at Engadget, doing work on The Engadget Show and filming shorter-form stuff when we need it. He recently acquired the 7D for personal and work use, and we asked him to put together some thoughts on the camera in terms of using it primarily for video. You can check out our traditional review roundup for the 7D here.

These times are strange. Five years ago if you walked onto the set of a movie, TV show, or music video -- before you got kicked out by a strung out production assistant -- you'd have probably seen a bustling group of workers huddled around a giant camera changing out huge spools with Kodak or Fujifilm logos on them. The RED ONE camera shook up the industry when it was released two years ago and those cans of film were replaced with hard-drives and digital technicians. Now, we're in the midst of another monumental camera shift, and it's not the 3D revolution that everyone predicted. Nope, in 2009 we make our movies on DSLRs. Just how good are they? Well, the recently released Canon EOS 7D may just be the new Engadget workhorse. Read on for the inside scoop on our ridiculously cinematic new rig.

Backstory

A little more than a year ago Canon dropped the EOS 5D Mark II, which recorded real 1080p video using its 35mm, full-frame sensor. One of the advantages of big sensors is much greater control of depth-of-field, and the 5D enabled anybody with a few thousand dollars to burn to approximate the look of 70mm movie film straight out of the box. Indie filmmakers everywhere began posting gloriously blurry test films of their friends on Vimeo and industry pros took notice. Now, Canon's newest HDSLR offering, the EOS 7d, takes the concept and runs with it, in surprising and sometimes frustrating ways.

Build quality

You can buy a new 7D (body only) for $1800. That's more than $1000 less than the 5D. We shilled out around three grand for ours with some quality glass (the EOS EF-s 17-55mm f2.8 lens, in case you were wondering). Besides a smaller form-factor than the 5D Mark II, the 7d has a new control layout that makes video shooting quicker and easier, including a dedicated movie-mode switch and a recording start/stop button. Like you'd expect from a high-end device, the build quality is excellent and the camera feels solid in your hand. The LCD is crisp and bright and the camera adds a few new features like a pitch and roll level meter and a nineteen point autofocus.

Sensor info (camera nerd alert)

The 7D has an APS-C cropped frame sensor, which is actually closer to Super 35mm movie film and/or RED's sensor than the full-frame of the 5D Mark II. This means that you can't get quite the same level of shallow depth of field as the 5D, but trust us, you won't have any problem getting backgrounds to go all creamy, especially with some fast glass in front of the camera. One thing to note, full-frame 35mm lenses will have a crop factor of 1.6 on the 7d. This is true of all cropped-frame cameras and it results in that 18mm wide angle lens behaving like a 30mm lens (take your 35mm lens length and multiply it by 1.6 for its equivalent cropped-frame length).

Video capabilities

One of the biggest drawbacks of the 5D Mark II was its 30 frames per second video framerate. Movies are shot at 24 frames per second and those six frames make a huge difference in terms of the film-ness of a piece of video footage. With the 7D, Canon is offering a choice of multiple framerates for video recording for the first time. You can now record at 23.98 fps, 29.97 fps, or 59.98 fps. The 59.98 recording mode downscales the video to 720p, but it's great for an "overcranked" slow-motion effect when conformed back to 23.98 on your computer. Get ready for a rash of Wes Anderson-style, slo-mo montages of people entering and exiting cars and buildings. Of course, all this flexibility is par for the course in modern broadcast cameras, but it seems that Canon is learning as it goes instead of simply looking at the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video shooters. Case in point, after 5D Mark II adopters cried foul, Canon announced a firmware update to bring these additional framerates to the 5D sometime next year, which begs the obvious question of why they weren't included in the first place?

Another troubling omission on Canon's part is the audio recording capabilities on the 7D. Aside from the limitations of a small onboard microphone and a 1/8-inch microphone input, the camera has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which adjusts the volume of the audio signal inside the camera. The problem? It's impossible to disable. If the point of an SLR is to give the user full control over the tiniest details of their camera setup, then there is absolutely no reason why this crucial function should be left to the camera's discretion. Great video quality is nothing without great audio and in the production world, omitting manual controls for audio is akin to creating an SLR that won't let you manually adjust the iris. It's that bad. "Sure," you'll say, "the 7D is above-all a stills camera ," but if Canon went to the trouble of giving its video users the framerates they've been asking for, why not correct the audio recording issue? The 5D had the exact same problem and it's been talked about (and hacked to work better) since the camera first hit the streets.

Fortunately for the 7D, the footage just looks too damn good to not find a workaround. Enter the Zoom H4N. This $300, battery-powered audio recorder can record four independent channels of 24-bit audio to an SD card, including a two-channel stereo mix from its built in dual-microphone. Two 48v phantom-powered XLR inputs gives you professional connectivity for your lavelier or shotgun mics and the headphone output allows you to send the mixed signal back to the 7D as a reference to be recorded along with the video. When you get the project into your editing computer, just import the externally recorded audio, sync it up with your reference audio and enjoy the pristine sound you could never get with the 16-bit recording on your $5,500 Panasonic HVX-200 or your $8,320 Sony EX-3.

We put together some videos demonstrating the camera rig, both with and without the Zoom recorder. Take a look.




Oh, and in case you were wondering, the 7D does stills too. At 18 megapixels, it has plenty of resolution for cropping your pictures into oblivion, and the 19-point autofocus is a big step-up from the previous generations. The camera can burn through 8 shots every second, which, when coupled with the cropped-frame sensor makes the 7D perfect for shooting action stills.

In action

From our initial experience using the camera, we found it very easy to go from shooting stills to shooting glorious 1080p movies. Even during dedicated photo shooting, it's hard not to be inspired to flip the switch and roll some 24p video. We also found ourselves using the live-view mode to eyeball exposure for stills much more than we had on previous live-view enabled cameras; perhaps this was a carryover from all the video shooting.

One of the major downsides to the 7D is the 12 minute recording limit for video. That's not a lot of time, especially if you're interviewing somebody on camera and you don't want to break up the flow with constant stopping and starting. This is actually a limitation of the FAT32 formatting of the flash memory that even plagues P2 cameras like the Panasonic HVX-200, although the HVX gets around this problem by automatically creating a new clip at the 12 minute mark and combining them together when the recording is stopped. That said, we noticed the camera getting very warm (dare we say hot?) during recording durations longer than 4-5 minutes in an air-conditioned room, and we're a little worried about how hot the camera would get outside in the sun on a hot summer day during longer recording. With all that processing in such a small body, the heat isn't exactly surprising -- we've known the RED ONE camera to get extremely hot during long takes -- but it is something to keep an eye on.

Lastly, it's almost impossible to use the camera for "run and gun," documentary-style shooting without some sort of after-market stabilizing device, like a shoulder-mount or brace. The camera is just too difficult to balance, especially when you add accessories and big lenses, plus you have to be constantly adjusting focus. It's a good way to wear out your arms. That said, try using a RED ONE (or any cinema camera, for that matter) without a shoulder-mount -- it's not gonna happen. These devices are built for imaging and there will always be a tradeoff with ergonomics.

So, is this our new video camera? We like to think of the 7D as another very specific tool in our arsenal. Will we be shooting segments for The Engadget Show on it? Yes, but there is a time and a place for this camera. If we're running around shooting a mile-a-minute, we're still going to reach for our trusty HD camcorder. But if we have a moment to breathe in between takes, you can bet the 7D will be the go-to camera. It's easy to get caught up in the beautiful images from this camera, but like with all recording, it's merely a tool to help tell a story.